建校时间:1979
云南省曲靖应用技术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生活设备完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超市、医务室、塑胶田径运动场、篮
排球场、实习工厂等一应俱全。建有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服务中心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进。
云南省曲靖应用技术学校专业设置
学校专业门类齐全,涵盖机械、交通、机电、电子、电机、经贸、信息、建筑等学科门类。主要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建筑装饰、电子与信息技术、发电厂及变电站气气设备、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酒店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等43个专业,可开展34个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学校突出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建有汽车摩托车整车构造及修理、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摩托车故障诊断、汽车摩托车电气、数控、钳工、焊工、机加工、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电机、电气控制、可编程PLC、变频、检测和传感、仿真、会统模拟、语音、计算机等38个实验室。建有云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培训站、实训中心、云南省第26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机动车驾驶培训站。
云南省曲靖应用技术学校办学模式
学校推行"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办学模式,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搭建平台。学校设有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学点,在校生可攻读大学专科、本科文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构建了"立交桥",建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文明学校、先进单位。
建校时间:1957-07-30T16:00:00.000Z
曲靖财经学校成立于1957年8月,是一所公立财经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发展历程-58年沧桑之路,学校经历了创建.停办.恢复重建和发展壮大.四迁校址.四易校名的艰辛历程。经历了财经干部培训学校→合格的中等专业学校→省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五步跨越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四迁校址,四易校名。曲靖区财经干部学校成立于1957年8月,位于曲靖县北郊玄坛庙(现麒麟南路农资公司、市土产公司地址)。1958年10月,迁至曲靖县东北郊麒麟山南麓(现南宁西路68号95418部队)。1961年,财经干部学校更名为“曲靖区财经干部学校”。1964年10月,干部学校因某种原因停止。1973年10月,经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位于曲靖市郊后北山(现麒麟西路208号)。1978年8月,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学校改建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曲靖区财经学校。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次年7月更名为曲靖财经学校。2009年8月28日,曲靖职业教育园(麒麟区珠江源大道柳家东路)搬迁。
五步,追求卓越。在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1993年9月被云南省教育委员会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合格的中等专业学校;1998年7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部)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4年3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4月,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委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
经过几代“金融学校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中心,包括注册会计师.现代化.多功能金融人才培训基地。
硬件建设-学校占地303.67亩,分为北(新)校区和古城(老)校区,北校区为主校区。北校区占地28.41亩,建筑面积11.2万亩M2.计算机1200台,藏书12万册,各种期刊.报纸300种,多媒体教室30多个,会计.收银.金融.10多个税务实训室;建立国家标准田径场;.网球馆.篮.排球场.风雨广场等体育健身场馆.设施。校园绿化率为43.6%。北校区各功能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居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前列,能满足全日制1.6万人的需求,是学习的理想园区。
师资力量-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为中高级讲师.“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占教师数量的85%和53%。省有14名硕士教师,省有14名硕士教师.3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科。.市内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市委联系专家1人,省市5人,包括中专教师、中高级评委等专家,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4人;注册会计师有20多人。.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经济师.律师.珠心算高级教练等第二执业资格。许多专业教师在会计学会上.税务学会.审计学会.财政学会.统计学会.珠算协会等学术团体兼任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校长等职。
办学方向——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第一,德育第一,始终把德育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规范管理,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深入开展德育分层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人才培训和“创造特色”的中心.重质量.建设名校的内涵发展目标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主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和成人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办学模式-学校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以金融为主、综合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先后开设会计.财政.金融.税务.贸易、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20多个专业。省级骨干专业2个(会计).文秘)10个市级骨干专业(营销).电子商务.金融事务.计算机应用等。),4个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会计.电子商务.金融事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重点加强示范和特色专业建设,努力打造会计等优质专业。
学校办学模式多样,办学机制灵活。全日制教育开设4年制.3年制.1.5年制中专和5年制大专(联合办)有30多个校外培训基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顶岗实习的需要。坚持办学“两条腿”走路,统筹规划成人学历教育,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曲靖师范学院.昆明学院等八所高校联办函授.远程网络教育专业.本科及全日制专科,为毕业生继续深造.搭建“立交桥”,提高学历水平。坚持成人函授与继续教育并重,积极开展会计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和财税干部.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等长短期业务培训。学校被省.市财政部门定点“一个中心”.“曲靖会计继续教育中心”四个基地.“云南省财政干部曲靖培训基地”.“云南省会计资格无纸化考试基地”.重点扶持学校“云南省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基地”和“云南省注册会计师资格无纸化考试基地”。在过去的三年里,学校的规模包括全日制.成人函授和长短期专业培训超过1万人。
办学特色-学校始终“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作为发展战略,坚持“理论第一,技能第一”的教学改革理念,遵循“专业对接岗位”.要求“教学对接能力”,不断深化课程设置改革,实施分类教学.分层教学和项目(模块)教学成立了精品班.特训班.过关班.助考班和技能班以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和省市技能大赛为平台,开展会计技能.输入计算机汉字.书法和填写表格.点钞技能.翻打传票等“强基础”.促规范.熟业务.比较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曲靖市教育局2008年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四项”技能竞赛中,我校所有参赛项目均获奖,其中一等奖12人,二等奖16人,分别占奖励数量的45.8%.28.9%;特别是在首届财经知识技能竞赛中,我校获得了团体和个人所有竞赛项目的一等奖。在2014年2015年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福思特杯”会计技能大赛中,我校师生队连续两次夺冠。按照“合格﹢专业培训目标,积极实施毕业证书.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等多证书制度,学生在会计资格.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2010年以来,共有1880名学生获得了会计资格证书;三年来,共有112名学生获得了助理会计资格证书。由于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坚持以教研促教改.通过教改促质量.以质量促进发展,积极组织.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竞赛活动,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在课题研究方面,获准批准省级项目.市教科课题9个,验收结题5个,其中省2个,市3个。参加省职业教育学会各专委会举办的课件制作.说课比赛.论文评选等竞赛方面,我校参赛选手.所有参与论文和课件均获奖。自2008年以来,获奖论文共获得14项一等奖。.二等奖54篇.三等奖76篇;讲座比赛一等奖11人.7人获得二等奖。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者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
为社会服务-58年的风雨,几代“财校人”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为宗旨.初级金融人才和高素质工人为自己的责任,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务实,促进学校的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向社会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金融.金融.税务等经济战线业务骨干,部分毕业生走上省.市.县领导岗位为曲靖乃至云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云南省“学生军训20周年先进单位”.云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云南省第二批“三生教育”优秀学校.“云南校风教学风建设示范学校”.“云南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云南语言文字标准化示范学校”.“云南省企事业单位档案标准化管理示范单位”.“云南省节水示范学校”;曲靖市“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先进单位”.被市委授予“曲靖市先进集体教育工作”等荣誉。.市政府确定为“曲靖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曲靖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市纪委.市监察局确定为“曲靖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曲靖财经学校有着光荣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面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云南桥头堡建设”.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步伐,曲靖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学校全体师生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真谛和“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扬帆起航.行稳致远,为建设国内知名产品.省内一流的金融职业学校正在努力工作。
建校时间:1983
历史沿革,薪火相传。曲靖工商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曲靖市经济干部学校,2005年8月经曲靖市人民政府、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曲靖市经济干部学校改建为曲靖工商学校。2009年9月经曲靖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股份制曲靖工商学校。2012年5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依托曲靖工商学校成立珠江源工商开放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办学格局,是一所集中职教育与中高职衔接教育、成人短期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环境
环境优美,硬件齐全。曲靖工商学校坐落于职教中心,校园占地面积417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青草连片、奇石林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办有电子元器件加工校办工厂1个,建有汽车维修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服装制作实训室、烹饪实训室等46个,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评室座位数近6000个,藏有纸质图书11万余册,能满足师生借阅,办学条件优越。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力量
师资雄厚,书声朗朗。曲靖工商学校现有教职工586人,其中高级讲师62人、双师型教师180人、学科带头人20人、突贡人才2人;在籍在校中职学生12000余人;办学层次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班。学校以“让校园弥漫书香,让学生拥有书香”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诵读经典、阅读伟人事迹,处处书声朗朗、风雅校园。
建校时间:1904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简介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l904年)的云南蚕桑学堂,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现主要以畜牧兽医、农学与园林类专业为主,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类专业兼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分小哨校区和茭菱校区,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具有配置优化、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教学科研保障体系。学院占地面积1078亩。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和备课中心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有近600亩的实习农牧场及多个实习基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320人,专业技术人员210人,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82人,博士研究生1人,具有教授1人,副教授47人,双师型教师87人。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60篇,编写高职高专教材75本,34位教师获国家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8位教师入选《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库》;部份教师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5项。学院还聘请全国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知名企业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院各专业均成立由重点高校教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学院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培养具备“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现代职业素质的学生。学院设有畜牧兽医系、农学与园艺系、生物工程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思想政治工作部、基础部等7个系部,开设有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中草药栽培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经济管理、观光农业、植物保护、渔业综合技术、市场开发与营销、畜牧、农学特产品加工、兽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饲料与动物营养、文秘、计算机信息管理、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工程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计算机网络技术、兽医医药、水生动植物保护、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等28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4500余人。学院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行专科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技能训练列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必备内容。在2007年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插花大赛中,我校学生分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学生毕业时,除获毕业证书外,还或获得相应专业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现历届毕业生中有90%的学生同时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采取“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办学”、“预就业”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拓宽毕业生省内外就业市场,自2005年起须要学院推荐就业的毕业生,100%都推荐了工作单位并就业。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同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和合作办学,每年都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和研修学习。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师资力量
根据2015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19人,专业技术人员266人,博士5人,硕士和在读硕士研究生126人,教授16人,副教授(含副高)70人,“双师型”教师108人,其中2人被评为云南省教学名师;58位教师获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8位教师入选《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库》;学校还聘请全国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知名企业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此外该校有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
建校时间:1955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学校简介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专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昆明市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职院校。始建于1955年,前身是林业部昆明林校。1993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云南省林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学院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组建云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同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省级示范校验收。2015年10月,特色院校评估高质量通过。2017年8月30号,学校被确定为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校园占地面积944.5亩,建筑总面积267511.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550.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57.1万元,馆藏图书61.3万册;下设生态环境与工程、工业与工程、园林、经济管理、信息工程、生态旅游与文化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有39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高职在校生8300余人;教师总数580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博士9人,硕士118人,教授14人,副教授(含副高)106人,“双师素质”教师258人;拥有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选拔了专业负责人33人,骨干教师199人。共获得130项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应用技术推广项目5项,获8项实用技术专利;主编或参编各类统编教材及院内使用教材120余种;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320余篇。现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82个,校外实践基地57个,其中有8个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显示,我校是云南省参与调查的10所高校中唯一一家在教育期望值、教育质量满意度、教育公平满意度、教育环境满意度和整体评价共5项指标中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学校。
学校秉承“专职专业、树木树人”的校训,“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校风,“修枝塑形、厚德厚生”的教风,“敏学笃行、自信有为”的学风,坚持“以树木精神做树人事业”的大学精神,坚持“社会需求扩规模、内涵建设谋发展、强化技能促就业、立足林业创特色”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模式,与泰国兰实大学、韩国木浦大学、瑞典乌德瓦拉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学校、昆明市园林单位、云南省高职教育先进集体、省级平安校园等荣誉。学校办学63年为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林业科技人才,全省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林业局80%的技术骨干是我院的毕业生,被誉为“云南林业人才的绿色摇篮”。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23人,其中:专任教师218人,博士6人,硕士84人,教授7人、副教授67人;双师素质教师98人,专业负责人21人,骨干教师61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8 9人,实验实习指导教师21人,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为100%。近几年,有61名教师具有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主编或参编各类统编教材及院内使用教材122种,院内外科研立项项目34项,其中获得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948 项目"生态经济型森林昆虫培育技术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获实用技术专利三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58篇,科研论文222篇,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建校时间:1955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专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办学历史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昆明市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职院校。始建于1955年,前身是林业部昆明林校。1993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云南省林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学院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9年组建云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同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省级示范校验收。2015年10月,特色院校评估高质量通过。2017年8月30号,学校被确定为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教学环境
校园占地面积944.5亩,建筑总面积267511.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550.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57.1万元,馆藏图书61.3万册;下设生态环境与工程、工业与工程、园林、经济管理、信息工程、生态旅游与文化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有39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高职在校生8300余人;教师总数580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博士9人,硕士118人,教授14人,副教授(含副高)106人,“双师素质”教师258人;拥有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选拔了专业负责人33人,骨干教师199人。
建校时间:1986
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6年,隶属于安宁市教育局。在各级党政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全校教职员工辛勤工作、努力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和奖励。1995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示范学校”、1998年被省政府评定为“省级重点学校”、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同年被国家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2013年迈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行列,并获中央资金1000万元进行三个重点专业的建设。
学校占地104229平方米,建筑面积7249平方米。2013年,安宁市政府投资5000万(其中1000万为国家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新建综合实训楼,现已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7000平方米左右,能容纳2000名学生住宿的宿舍楼两幢,能容纳16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一幢。
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90人,外聘企业兼职教师3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3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昆明市级骨干教师13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21人,在校学生3106人。
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坚持“立足安宁、服务云南、面向全国”的方针,以“改革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校企合作为核心,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办学特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调整升级、企业岗位用人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实训为重点”的办学思想,始终把德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学生的德育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如《班主任工作常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德育规章制度和管理考评措施,并作了明确分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德育工作日常管理以实行礼仪值周为抓手,以校园的绿化、美化为基础,以德育实践和各类文体活动、学生社团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文化长廊、校刊《职教新声》、校园广播、校园网)为窗口,着力培养学生团结勤奋、求实进取、遵纪奉献的优良品质,大力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开设礼仪、餐厅服务、网页制作、茶艺、书法、计算机综合布线、3DMax、网店开设、普通话、钢琴、舞蹈、合唱、电控发动机诊断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知识、汽车喷涂技术、汽车钣金技术、汽车新技术应用、汽车自动变速器、建筑结构设计、实习就业指导、演讲与口才等二十余个富有职校特色的兴趣小组。有文学社、演讲班、英语角、民族民间舞蹈社、合唱队、腰鼓队、学生管乐团、礼仪队、校刊编辑部、辩论社10个学生社团组织。
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专业设置
学校现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会计电算化、社会文化艺术以及依托市域内的钢铁企业与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材料工程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钢铁冶炼、冶金工艺设备、内燃机操作与维护等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是云南省级骨干专业,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为昆明市级骨干专业。校内拥有各类实验实训教学仪器4560台,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1368.56万元,同时拥有各专业实训基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财会模拟室、音乐室、形体室、多功能报告厅、中心控制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并建有校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
建校时间:2000
保山市第二职业中学,办公室地址位于留下永历帝、徐悲鸿等人的足迹--保山,保山 板桥镇沙坝梨园山,我单位主要提供职业技术培训,教学。
建校时间:1956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直属于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云南省内唯一一所旅游类、大专层次、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发展历史
从1956年建校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成立,学院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即1956年4月,昆明地质学校建校;1965年昆明地质学校、重庆地质学校和四川地质技工学校“三校合并”,199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7年12月25日,地矿部与云南省政府签署协议,将昆明地质学校改建为云南省旅游学校,直属于云南省旅游局;2010年2月26日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2011年5月9日教育部备案,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成立。
地理位置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春城昆明市龙泉路,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6.6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3270人,其中,三年制高职在校生1996人。生源以云南为主,覆盖川、渝、黔等西部六省份,同时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展广泛的旅游教育交流与合作。
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大专层次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会计与审计、航空服务、人物形象设计、旅游英语、应用泰国语、工程测量技术、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基础工程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信息管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专业等20个;中专层次有旅游服务与管理、日语导游、泰语导游、韩语导游、形象设计、烹饪、财务会计、岩土工程、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建筑施工管理等10余个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5人,专任教师163人。全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2人(教授2人、副教授23人)、中级职称85人;有博士学位的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的70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8人,院级骨干教师16人。
办学成效
58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积淀深厚,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根基,制度管理为基础,目标管理为手段,执行力为保证,民主参与为监督,团结干事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厚德通道,博学知行”的校训,“知行并尚,化育延芳”的办学理念,“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依法、科学、民主、和谐”的治校理念等校园文化体系;形成了自主办学与合作办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衔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建校至今,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近30000多人,并成就了众多社会栋梁人才。
建校时间:2000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职业中学坐落在云南省保山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保山第一职业中学师资力量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职业中学坐落在云南省保山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