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四课四域” 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格局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高职院校如何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5月21日,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深入校园思政场馆、实训基地、学生社区等场所,探寻这所学校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
沉浸式思政课堂:馆课融合让思政场馆“动”起来
走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正在进行中。思政课教师赵芸萱正在为数控241班学生授课,为同学们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同学们利用VR虚拟现实装备体验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通过AR增强现实设备感受不同年代的服饰变化,在“讲听看+体验”的过程中,沉浸式学习思政课。
将思政场馆打造成沉浸式思政课堂,以馆课融合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实践育人新范式的重要举措。
学校打破传统教室局限,建成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百年党史路等思政场馆,以场景化、体验式教学为重点,打造覆盖全学段的现场教学专题,让学生在场馆内“动起来”学习思政课。学校还改造升级校史馆、科普基地,深入挖掘场馆里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将校史文物、科普史料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思政教材,多维度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目前,学校已建成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个,入选首批高校场馆育人优质资源项目1项。
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授课。学校供图第1眼TV-华龙网发
交互式匠心课堂:谱系引领让实训基地“红”起来
“同学们,重庆歌乐山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更因其深植于此的红色文化而熠熠生辉。”在《GIS综合实训》课堂上,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教师金缘指导学生利用专业软件,结合重庆红色地图和歌乐山地形图,将歌乐山烈士陵园里的众多红色景点矢量化,并分享其中蕴含的红岩故事,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悟红岩精神。这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依托课程思政知识图谱,设计规划交互式实训课程的生动教学实践。
构建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体系是该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之举。学校以“理想信念、红岩精神、匠心筑梦”等七个思政要素为核心,以打造匠心课堂为目标,梳理各类思政资源,构建“素养目标 -思政要素 -课程矩阵 -数字资源”的“四层递进”资源谱系,并建成匹配各实训基地的思政知识资源库。教师依托图谱规划教学,以多元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实现专业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学校基于思政知识资源库,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搭建“红色浸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三维技能育人平台。利用VR、AR等智能交互技术,构建高仿真操作车间场景,还原大国工匠工作现场。以项目式、交互式教学,实现技能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让实训基地既“专”又“红”。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7个特色基地,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打造交互式匠心课堂,让专业课既“专”又“红”。学校供图第1眼TV-华龙网发
浸润式社区课堂:以文化人让学生社区“火”起来
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区,红岩音乐会是同学们特别喜欢的一项文艺活动。同学们自排自演歌舞小品,在社区“工程大舞台”定期演出。其中舞台剧《一封家书》已演出了数十场,吸引了不少粉丝。剧中呈现的江竹筠、许晓轩等红岩英烈的家书,每一封都闪烁着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信仰、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光辉。
学生社区是思政教育的关键阵地。学校从价值引领、实践淬炼、行为涵养三方面,打造“三位一体”浸润式社区课堂。学校开发“红色文艺+传统文化”双轨课程,形成“文化感知 -情感共鸣 -价值内化”社区教育链,以“行走的文化课堂”激活思政育人活力。
学校开展“一袭纸鸢寄清明”“国风雅韵迎中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创新打造“一馆一长廊”文化育人矩阵,营造学生时时受熏染、处处有教育的文化氛围。选聘非遗(剪纸)传承人担任学生社区文化导师,下沉学生社区开展微课堂、技艺体验等活动,让文化基因在学生社区土壤中绽放时代新韵。学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铸魂培根、润物耕心——‘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入选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学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学校供图第1眼TV-华龙网发
参与式田间课堂:专业赋能让乡村院坝“靓”起来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在基层一线贡献青春力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申玉磊说。2023年7月,申玉磊申请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重庆城口县,他与同学们携手为当地乡村绘制红岩文化墙,总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让乡村院坝焕发出红色魅力。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实践中来讲。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专业特色,打造田间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驾驶植保无人机开展田间“飞防”作业。学校供图第1眼TV-华龙网发
学校瞄准乡村振兴,以项目为牵引,引导学生以专业实践锤炼为民服务本领。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参与农产品电商运营,化身“带货达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策划非遗主题研学,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驾驶植保无人机开展田间“飞防”作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据统计,近五年来,学校组织400余个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文旅融合、美丽乡村打造、电子商务运营、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乡村振兴。团队足迹遍布重庆市20余个区县、500余个乡镇。学校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个。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网站(www.gaozhidazhuan.com)无关。本网站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309990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