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时间:1934
云南省财经学校创建于1934年11月6日,由省财政厅主管。2004年2月云南省财政厅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教育资源,把所属的云南省财经学校和云南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合并办学、优势互补,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云南省财经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史,虽然国家教育部曾两次决定停办,但由于省财政厅坚持继续办下去,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特别是1962年与省会计学校合并以后,经过几届云南省财政厅领导的关心、支持,历届校领导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几代教职工勤奋耕耘,办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家输送了4万多名财经专业人才,绝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为云南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被誉为云南省财经管理干部人才的摇篮。
学校分别于1980年11月、1994年8月、2000年5月和2004年3月四次荣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并在云南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第一。1995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陪同下视察我校,肯定了学校的教育工作。
云南省财经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率先垂范”的领导作风;确立了“立一等志向,塑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创一等事业”的育才目标;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炼就了“严谨、务实、敬业、奉献”的文明教风;培养了“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扎实学风。为国家输送了5万多名财经专业人才,被誉为云南省财经管理干部人才的摇篮。
学校在突出中专办学特色的同时,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举办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1983年,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建立干部专科、本科函授站,与西南财经大学建立现代远程网络教育专、本科函授站。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分别于2000年、2004年,与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举办全日制分段学习(中专大专直通班)专本科学历教育,并设立了上海财大成教院云南分院和西南财大成教院云南分院。
云南省财经学校发展思路和目标
充分挖掘、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示范作用,做强中等职业教育,做大在职人员各类长短期教育培训,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为提高我省财会干部的素质服务,为财政体制改革服务;做精成人高等教育,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搭建平台,为云南经济建设培养财政税务、财务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等)、营销物流、服务贸易等行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
建立函授站,与西南财经大学建立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函授站。开展专科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组织在校中专生参加大专自考;是财政部定点培训基地和省人事厅公务员培训基地。2001年起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举办“中专——大专直通班”,并在学校设立了上海财经大成教院云南分院。
云南省财经学校专业介绍
云南省财经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财经类中等职业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以长设专业为主,短设专业为辅的专业设置模式。历史上,学校的专业设置涉及财政、会计、税务、金融、统计、商业、水产等行业,专业多达12个。现经发展优化,长设专业为9个,面向云南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从业人员及待业人员,学制分别为3年和1年。各专业理论教学必修和实践课有:数学、语文、财经应用文、英语、哲学、体育、珠算技术、出纳实务、职业道德、法律基础、书法、普通话、计算机应用基础、政治经济学、军训等15科。
建校时间:2015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11月6日的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历经省立昆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云南省财经学校,至今发展为一所专科层次的财经职业学院。
学校位于美丽的春城昆明市,背靠蜿蜒的长虫山,毗邻秀丽的盘龙江,校园占地253亩,校舍建筑面积10.0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8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2人;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和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快速动态校园网;图书馆现有藏书23.65万册;体育设施完善;校内实训基地23个,先后与66家企业、行业协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云南省代理记账行业协会实训基地和代理记账工厂,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风雨兼程,矢志耕耘,传承发展,在8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形成了以会计、金融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会计、金融管理、电子商务专业为特色专业的办学体系,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高等财经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共同育人,注重“有职业道德、有健全人格、有文化素养、有职业技能、有发展能力”的特色办学。学院是全国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云南省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云南省财政系统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是中国职教学会表彰的“黄炎培优秀职业学校”,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省文明办省教育厅首批命名的“省级文明学校”。在学校数十载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被誉为“云南财经人才的摇篮”。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率先垂范”的领导作风;确立了“立德立信立己,达观达技达人”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传承了“严谨、务实、敬业、奉献”的文明教风;培养了“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扎实学风。
学院发展愿景:建设成为服务和助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现代财经高等职业学院。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五年制大专专业设置
设有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软件维护方向)5个专业。学院面向全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2015年秋季,学院招收新生685名。
建校时间:2004
学院概况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专科学历资格证书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纳入全国统一计划招生。
地理位置
学院位于昆明市嵩明职教园区中心,西接云大滇池学院、南接师大商学院、北临昆医海源学院、东邻师大文理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50多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学院校园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为广大同学提供学习、生活的良好条件。
专业设置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按照做强土建类专业、做实管理类专业、做精信息类专业的思路,大力加强专业调整与建设。现设有涉及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服务等领域的28个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专家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学优势
学校全面实施“双证式”培养,学生可以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学生毕业除获得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证书外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实习就业
学院以培养“身心健康、职业道德高尚、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方式,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分别与南京普天通讯公司、昆明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机会。
我院毕业生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
建校时间:2004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专科学历资格证书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纳入全国统一计划招生。
学院由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办学经验的北京北方投资集团投资建设。集团先后投资举办了燕京理工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等17所高校。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单招教学模式
集团向学院委派了一名教授、博士担任董事长,聘任了有着丰富高等院校管理经验的知名专家担任院长和副院长。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学院派驻了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
学院位于昆明市嵩明职教园区中心,与云大滇池学院、师大商学院、昆医海源学院、师大文理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相邻。校园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为广大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按照“市场导向、主业聚焦、专业集群”的专业建设思路,做强土建类专业,做实管理类专业、做精机电信息类专业,形成了土工建筑、经济管理、汽车与电子信息等三个专业群,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43个专业。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单招教学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本着“打造行业领先,社会认同的高职学院”发展愿景和“坚信学生有才,帮助人人成长”的使命,遵循“教师有品位,学生有品质,学校有品格”的价值观,秉承“成事成长、建德建能”的校训,积极践行“建形筑魂、敬业厚生”的教风和“勤学敏行、筑梦铸新”的学风,采取工学结合、“双证制”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娴熟,素质优良,身心健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用工学结合、“双证书”培养模式,与云南建工集团、云天化等67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在获得高校毕业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相应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连续多年荣获省教育厅就业创业工作二等奖。
建校时间:2004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专科学历资格证书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纳入全国统一计划招生。
学校由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办学经验的北京北方投资集团举办。集团在全国14个省区投资举办了燕京理工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等17所高校。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按照“市场导向、主业聚焦、专业集群”的专业建设思路,做强土建类专业,做实管理类专业、做精机电信息类专业,形成了土工建筑、经济管理、汽车与电子信息、护理与健康等专业群,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护理等46个专业。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本着“打造行业领先,社会认同的高职学校”发展愿景和“坚信学生有才,帮助人人成长”的使命,遵循“教师有品位,学生有品质,学校有品格”的价值观,秉承“成事成长、建德建能”的校训,积极践行“建形筑魂、敬业厚生”的教风和“勤学敏行、筑梦铸新”的学风,推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娴熟,素质优良,身心健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权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云南建工集团、云天化等1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在获得高校毕业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相应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荣获省教育厅就业创业工作二等奖、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秀奖。
十余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投资方北京北方投资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的艰苦拚搏,学校办学实力和专业优势不断增强,办学特色日趋突出,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12年荣获云南省级文明学校称号。2013年学校成为唯一获得云南省高校思政课合格评估的民办高职院校。2016年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内涵+特色评估”,2017年成为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验,从“吃、住、学”等方面不断提升体验感。2017年成为云南省学生食堂“六T”管理达标单位。学校实现WIFI全覆盖,营造了智慧校园的良好氛围。学校全面提升学生住宿条件,打造学生精品生活空间。
学校积极拓展学历提升项目,建立“专升本”直通车,成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升本合作院校。2017年100余名同学顺利升入本科院校学习。
学校以“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为发展战略,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打造“海外直通、名校学习”的国际化办学品牌和形象。与6个国家近30所学校达成了合作,建立了与国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桥梁,为学生提供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学习机会,设立了“海外升本”合作项目。学校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皇家路大学、美国圣玛丽山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开展了“加拿大中国青年领袖训练营”“加拿大微留学(学期团)One Semester Program(OSP)”“美国精鹰计划海外课堂”“英伦大学堂”“澳大利亚专本桥梁”等高品质国际项目。现已有近100余名学生前往欧美进行学习。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升本”为核心目标,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云南、服务滇中产业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科为龙头,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云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校时间:1979
云南出版传媒技工学校,前身为云南省印刷技工学校,2014年9月经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更名为云南出版传媒技工学校。学校于1979年开办,是云南省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出版发行等实用型人才的公办技工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在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和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我省印刷出版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操作人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形成了学校的专业特色,已成为云南省出版印刷发行人才的培养基地。
云南出版传媒技工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性质: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由财政全额拨款。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及政府奖学金的政策。
(二)学校职能:具有技工学制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专科本科继续教育、公共集训等职能。
(三)专业设置:目前设有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市场营销、美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出版、商务文秘、计算机网络应用7个特色专业。其中印刷技术和图文信息处理是我校的特色和长线专业,也是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五省区市唯一的招生专业。市场营销(图书发行方向)为我校订单式培养专业;数字印刷专业是紧跟国际出版印刷行业前沿的新兴专业。近年来,学生毕业率在100%、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四)师资情况:学校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三十多年的办学中,学校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等多项奖励。
云南出版传媒技工学校办学特色
坚持“立足出版传媒,面向社会,服务就业,创办特色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市场营销、数字出版等印刷出版传媒特色专业为支撑,以服务云南出版集团职工教育培训为长线,构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多元办学及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课程改革与创新结合、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三结合教学特色。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打造订单式培养的招生特色和实习就业特色。
云南出版传媒技工学校主要业绩
1.办学方向明确,特色办学成效明显
学校属于行业办学,以印刷技术和发行为特色。多年来,依托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拥有的图书报刊、音像出版、发行、印刷等丰富资源办学,学校服务于出版印刷行业,为我省出版印刷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能人才,同时也成为我省出版印刷行业的骨干学校。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我省出版印刷发行产业的发展,以及追踪国际出版传媒前沿技术,学校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重点拓展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应用、数字印刷等特色专业。学校利用云南省印刷业职业技能培训站、云南省第238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平台,为我省印刷厂、新华书店、出版社开展了各类短期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突出质量强校,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改革创新,质量强校”,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3.坚持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创新办学模式
经过长期摸索,学校走出了一条立足出版传媒行业、特色发展、错位竞争、开放办学和产学合作的集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公共集训“五位一体”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在做好常规全日制在校生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出版传媒行业发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初见成效。
4.强化德育工作,增强学生品行和综合素质
针对技工学校学生辨别能力差,抵制诱惑的能力弱,学习自主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自我意识强烈,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有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可塑性强的实际状况,积极开展学生德育工作,致力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完善了《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涵盖了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情操、文明礼貌、学习纪律、日常行为等规范化养成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正面引导,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效依托团委、学生会、班委、团支部及舍长等多方力量参与学校管理,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为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活力和动力。另外,坚持军训,组织参加印刷设备展销会和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开展春游和冬季运动会,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校时间:1986
大理农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3月20日,“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被撤消,1976年在宾川县原棉校所在地恢复办学,1991年1月学校迁入现校址。现校址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大理古城西,东迎洱海,西枕苍山,南邻天龙八部影视城,北依三塔,风光秀美,环境优雅。迁建后的大理农业学校,依然继承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凝聚着一代代农校师生员工以农为本、以农为荣的无私情怀,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不断推进着大理农业学校的稳步、健康发展。
云南大理农业学校教学模式
建校52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大理农业学校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教育局、民宗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努力、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了显著成绩。校园面积316.5亩,学校建筑面积达33902.01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达9.72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45台,配备有电子阅览室、54座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固定资产已达3579.9万元。
建校时间:1975
云南省第三化工技工学校是经省计委、省劳动厅[1990]14号文件批准,在云南省化工职工中专学校基础上成立的。学校创办于1975年,1987年由晋宁县迁入昆明市官渡区茨坝镇。20多年来,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坚持边办学边建设,以办学促建设,使学校走上了长足发展的轨道。学校现占地81.1亩,建筑面积21000m2,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实验楼、实习工厂、足球场、礼堂兼风雨操场等;学校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各类期刊杂志数百种;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齐全,固定资产约1200万元。
云南省第三化工技工学校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编教职工86人,教师占职工总数的63.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3%,“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高。拥有高级讲师10人,讲师35人;党员29人,团员15人;现有在校技校学生、职工中专学员1158人(共23个教学班)
云南省第三化工技工学校开设专业
在原有传统专业:化工工艺、化工分析、化工机械、化工电仪、计算机应用与财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又相继增设了工业分析与化工总控、精细化工、汽车应用与维修、工业造型与装潢技术等新专业,配备了相应的教学和实验、实习设施。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学校 在软件、硬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已具备化工技工教育,成人中专教育,干部理论培训3项办学职能并同时运转,1998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技校;去年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云南省第三化工技工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在认真办学的同时,十分重视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始终把提高办学质量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师生中进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广泛开展“三观”、“三德”、“四信”、“四科”、“四有”、“五爱”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建校时间:2001
云南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是由原云南省电子技工学校和原云南化工机械技工学校经省政府批准合并的国家财政拨款的公办学校。2004年7月经专家组评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区(原云南省电子技校)位于昆明市穿金路,是我省唯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体教学和职业培训的省属中级技术学校,专门培养中、高级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常设专业有:计算机的应用与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包含家电维修与通信设备及电工与电子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其中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建有与专业配套且设备较为先进的电技术、电力拖动、电气自动控制、彩电维修、电子音像设备维修、通讯设备维修等20余个实验实习室,装备有400余台计算机和1200余台(套)仪器设备和千兆校园网。
云南省电子技工学校学生培养
该校发挥电子专业优势,2005年新增轿车电子电器技术高级技工专业。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计算机技术,度考取相应的证书。2001年,获得了云南省第二届计算机应用大赛团体第二名;2002年,获得云南省第三届计算机大赛团体第四名;云南省技工学校技能竞赛维修电工专业团体第一名和个人第一名;家电专业团体第一名和个人第一、三名;2004年,在"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云南选拔赛中,获教师组第一、二、三名和学生组第一名,并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竞赛获学生组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
云南省电子技工学校学校建设
电子机械工程教学区(原云南省化工机械技校)坐落于昆明市中谊村,濒临滇池。常设专业有数控机床操作、机电、机加工、计算机安装与调试、化工工艺、铆焊与钣金、化工总控等,校区占地50亩,配套设施齐全,建有专业相配套的机械加工、冷作、机电、化学、微机等实验室,建校26年来,该校区先后为全国化工系统及其它行业培养输送5000余名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曾先后荣获全国化工系统"文明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昆明市"花园式单位"和昆明市"安全文明小区"等光荣称号。
云南省电子技工学校办学理念
该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龙头,以学生质量为根本,对学生实行严格的学习管理、纪律管理和生活管理。实行奖学金制,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补助和组织其勤工俭学,每年的毕业生都能及时就业。
建校时间:1978
云南省工程技术学校,于1978年02月02日在曲靖挂牌成立,我学校迄今已经成立40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我学校主要经营中等专业常规、函授教学;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云南分院煤炭省军区大专班,本科班教学;云南省煤炭干校大专、中专班,短期培训的教学;驻曲靖某部炮团育才学校的教学。,我学校本着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凭借美丽的校园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已成为每年曲靖评价很好的学校之一。